游泳運動學習與教學反饋對自我效能的提升
游泳運動與一般的體育項目相比,其教學環境、運動姿勢、呼吸方式以及身體運動的支撐都有所不同,初學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適應,且需注意克服不同的心理情緒和跨越每個困難樽頸位。游泳運動由於水環境的特性, 學員在學習游泳技巧必然要掌握: - 呼- 吸- 閉氣所需的技巧、節奏、量和力的要領; 在水中前移技術; 且在沒有地面作為界面支撐借力的情況下的水中身體位置、姿勢、軀體呈流線形;軸心與重心轉移技巧。 同時,水環境及呼吸要領亦能起調整心神的妙用,這些都是陸上生活中運動與非運動中的所有活動中所不同的。(Lepore, Gayle, Stevens 2007) 指出 “雖然水上活動不會神奇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游泳可以豐富生活並為士氣和身體形象提供機會(Benedict & Freeman, 1993),情緒改善 (Berger & Owen, 1992) 和抑鬱程度降低 (Stein & Motta,1992)。”
游泳運動是終身學習及全方位學習的重要基礎。學員在參與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除了能修成當中的游泳技能,更能從中獲得成長必備的發展元素。
在游泳技術動作的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總是充滿自信,對於難度大的技術動作,能夠勇於嘗試且戰勝其不安與恐懼感,心理素質較佳、鎮定面對、積極性大。其成功的可能性、完成度相對亦大,所以期望水平就較高,內部動機較強,付出的努力也較多,因而完成目標的效果就好。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較高,那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提高。
相比之下,自我效能低的學生則表現出信心不足、退縮、缺乏安全感、顯焦慮、驚恐。他們亦缺乏自信和學習動機,心裡認為自己做不到,不可能完成學習任務/目標。
如在憋氣的練習中,自我效能高的學生敢於把頭埋進水里進行憋氣,而自我效能低的學生只是蜻蜓點水似的把嘴埋進水里,從而造成學習進度效果的參差不齊。
自我效能:是指人對於完成某件任務的自信程度,高度自我效能的人即使經歷失敗,也不會懷疑自己能完成任務的信心。透過自己親身的成敗經驗、觀察別人的替代經驗、經由他人的言語鼓勵、自我的意象訓練等,都是提升自我效能的技巧。
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在學習活動者傾向於選擇那些不必做出很多努力,易於完成的內容,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退縮不前以至於氣餒。在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過程中,遇到同樣的困難,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會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去戰勝困難,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會放棄這種嘗試或努力。
游泳教學的作用並不是純粹的輸入技能性學習、灌輸知識哪般單一操作,更多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正向的學習態度、運動精神與自我形塑等的素質陪養,助其獲得成功及自信感。故導師的教學效能 (teaching effectiveness)就必然影響且承擔著培養學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及運動情操的任務。
師生互動的性質與反饋對學生提高自我效能的策略:
導師的教學效能,對兒童的自覺與行為;自我效能方面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Fuller,1986;Haynes, 1987)。在雙方的互動中, 導師需深切了解、認知學生的能力和狀態、對學生每一刻的運動表現及預期作出準確分析、評估,並作出教學的部署與變項策略設置, 在如此過程中,需把握每個學生成功及其進步關鍵中的歷程時刻,並鼓勵其表現,給予肯定、尊重與接納,如此, 學生將逐漸形成自信自尊與積極進取的精神,也會增進學生之自我概念(李輝, 1994)。
反饋是影響學生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及時地瞭解自己的學習成果並看到自己的進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習的持久性;提供正確的信息反饋能幫助學生最大限度減少動作錯誤,更快糾正錯誤,提高動作質量。
反饋包括歸因反饋和行為反饋兩種形式。歸因反饋對人的情緒、期望和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它是通過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獲得,進而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成績。
一般來說,回饋有下列的作用:
增強動機作用:特別在持續、沉悶和重複性強的項目,給予學員回饋能起著「刺激」的作用,使他們付出更大努力,繼續堅持下去。因此,在這類項目,切忌過長時間沒有給予運動員回饋。在最合理的程況下,要適當給予學員回饋,因為強調表現和努力的回饋,能驅使運動員更投入、更努力和付出更多。
強化作用:根據 Thorndike(1927)的 Law of Effect,因某種刺激所引發的行為,若能帶來愉快和收獲,當同樣的刺激再次出現的時候,該行為也偏向重複出現。反過來說,若帶來的後果是不愉快和責罰,則同樣的刺激再度出現時,該行為重複再現的機會也就不大。
信息提供作用:在肌動學習 motor learning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動作做得怎麼樣,因為所有關於誤差的信息,都有助改正錯誤,增強日後的表現。不過,這些信息也起著一定的引導(guidance)作用,如果給予得太多、太頻密,就會造成倚賴,當運動員在正式測試或比賽中得不著回饋的時候,反而會降低了表現。因此,如何給予回饋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回饋的內容必須是學員可以控制得到的,否則便沒有意義。其次就是要先集中改正動作執行的模樣,以確保獲得正確的技能動作(這些都是不易更改,需時較長的),才再顧及各項參數(大力、細力、快、慢)的正確使用。
在給予學員回饋時,用詞要精簡,而且每次只適宜給予一至兩種有關誤差的回饋,等作出改善後才再給予其他有待改善的回饋。最後,關於方向(遲、早、上、下、左、右)的回饋,比關於幅度(向右多 2 厘米)的回饋重要;如果幅度的偏差仍在可接受的範圍以內(特別在獲得技能的初期),應集中給予方向的回饋,而避免給予有關幅度偏差的回饋。
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運動員很多時也要就刺激而作出正確的抉擇,並同時避免錯誤的決定。因此,回饋(特別是 (Knowledge of Result,KR)有強化正確行為的作用,它增強或弱化了刺激和行為的關聯,所以能促進技能表現。研究顯示,間歇地給予回饋要比每次嘗試後都給予回饋更為有效,因為運動員對回饋的反應顯得更持久,所以當能夠掌握正確的技能表現後,就要逐漸把回饋移除,方才可以增強日後的表現。此外,需考量何時提供適切的回饋尤為重要,即時給予回饋會亦會降低學習效能。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即時給予回饋會防礙運動員自行處理因反應而產生的回饋(response-produced feedback),而且經常留意教練員給予的回饋會降低了學員本身的錯誤偵測能力。另一方面,給予回饋後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給運動員「消化」,才能對下一次嘗試有利。Weinberg,Guy 與 Tupper(1964)發現,給予回饋後最少要有 5 秒的時間給運動員進行「消化」,但再長的時間也沒有進一步的益處。當然,如果技能的複雜程度較高,這段時間便要適當地延長。
為了降低對回饋的倚賴,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給予回饋:
「淡出」回饋(faded feedback)。在練習的早期,會盡量給予多些回饋;當技能日趨成熟時,就逐漸減少給予回饋;直至技能已達至熟練的程度時,便可嘗試完全不給予回饋。如果技能表現在這時又出現下降的情況時,可再度給予一、兩次回饋,使技能重回目標水平,然後再撤走所有回饋。雖然給予回饋在學習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為了避免造成過分倚賴和配合實際測時的情況,最後都要撤回所有回饋。
「帶寬」回饋(bandwidth feedback)。導師預先設定對某項技能的容錯界限,如果技能表現落在容錯範圍以內,便不會給予回饋;只有當技能表現落在容錯範圍以外時,才會給予有關誤差程度的回饋。這種回饋形式最大的優點是兼備「淡出」回饋的特式,因為當技能表現逐漸提升時,落在容錯範圍以內的次數便會越來越多,需要給予回饋的次數便會越來越少。此外,學員毋須每次隨著回饋而作出技術修正,可以使技能表現變得更穩定,有利於把學到的技能儲存在長期記憶之中。
感覺機能與反饋對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
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是在多種感覺機能的參與下,同大腦皮質動覺細胞建立暫時性神經聯繫的過程。各感覺機能如下列:
- 本體感覺對行程運動技能具有特殊意義。
人體各種感覺都能使肌肉產生正確的肌肉感覺,沒有正確的肌肉感覺無法形成運動技能。
- 只有勤學苦練,反復實踐,才能建立精確的分化,區別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肌肉感覺,才能鞏固正 確動作,消除錯誤動作。
- 視覺,主導作用,平衡,協調,是動力定型的一部分。
- 聽覺與本體感覺的相互作用,建立正確的動作頻率和節奏感
- 位覺與本體感覺的相互作用,時間和空間;加速運動機能的形成。
- 皮膚感覺與本體感覺的相互作用,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游泳用圈限制打水幅度;用手抵住肌肉,幫助體會正確的肌肉感覺,形成正確動作。
- 幫助獲得完成動作時的正確的肌肉感覺,對建立運動條件反射起著有力的強化作用。
除了上述,游泳運動與身體各系統和內臟感覺機能也有密切聯繫。包括: 心肺系統、 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機體衡溫系統;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能量系統。
由於游泳教學過程的特殊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的進步,教師就要進行積極的反饋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以後的行為產生成功的預期,並在行為中自覺的保有持續進行、嘗試、克服困難,努力的態度,直到成功的獲取和自我實現。及時的反饋和積極性評價是同時存在的,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的進步,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
有些學生不覺得自己做得好,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單一的運動技能,如:身體姿勢、踢腿、呼吸、划手中的一個方面進行及時評價,當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成功,從而克服膽怯的心理,提高信心,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實用且最有效、但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可見,及時反饋和積極評價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